电缆标准中对电缆的敷设接地有以下要求:
一、基本要求
确保安全:接地系统能够将电缆上的电荷或电流通过接地导体释放到地面,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
防止电磁干扰:通过接地,可以将电缆周围的电磁干扰电流引导到地下,减少对电缆信号的干扰,确保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静电控制:在干燥环境或有静电积聚的情况下,接地可以有效地将静电放电到地下,降低静电对设备和人员的影响。
二、具体接地要求
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
110kV及以上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单芯电缆的终端金属护层应通过接地刀闸直接与变电站接地装置连接。
110kV及以下三芯电缆:终端金属护层应直接与变电站接地装置连接。
电缆接头盒或中间接线盒:外壳的接地螺栓必须与接地干线相连,盒内电缆的金属包皮和钢铠甲应通过等效于金属外皮截面的铜导线连接到接线盒的外壳接地螺栓上。
电缆保护管的接地
当电缆保护管可触及时(如埋地深度较浅或位于人行道等易触及区域),必须进行接地处理。接地方法可以是与接地干线焊接成一个整体,或在保护管上焊接接地螺栓后用导线与接地干线相连。
在一般难以触及的地方(如高于3.5米的电缆过桥保护管,或穿越道路时埋在地中的保护管),可以不进行接地。
电缆穿越特殊设备的接地
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同时从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电缆桥架的接地
金属电缆桥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且与保护导体(如接地干线)的连接应符合相关标准。例如,桥架全长不大于30米时,不应少于2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全长大于30米时,每隔20至30米应增加一个连接点。起始端和终点端均应可靠接地。
非镀锌电缆桥架:本体之间连接板的两端应跨接保护联结导体,且保护联结导体的截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
镀锌电缆桥架:在非跨接保护联结导体时,连接板每端应至少设置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特殊位置:在伸缩缝或连续铰连接处,应采用铜软导线或编织铜线连接,其截面积不应小于16平方毫米。
其他注意事项
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大于规定值(如4欧姆或1欧姆)。
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避免虚接或接触不良导致的安全隐患。
接地标识:接地装置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标志,以便施工和维护人员进行识别和操作。
三、总结
电缆标准中对电缆的敷设接地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确保电缆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传输。在设计和施工电缆系统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确保接地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