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标准中对电缆的敷设路径有以下要求:
一、一般要求
安全性:
电缆路径应避开易受机械损伤、热源辐射和腐蚀影响的区域。
电缆路径应确保电缆不受外力破坏,如挖掘、碾压等。
经济性:
电缆路径应尽可能短,以减少电缆的使用量,降低工程成本。
电缆路径应便于施工和维护,减少后期的运维成本。
合规性:
电缆路径应符合当地规划、建筑和电力部门的相关规定。
电缆路径应避免与电力接地装置同沟敷设,以减少电磁干扰和安全隐患。
二、具体路径要求
避开特定区域:
电缆路径应避开人孔、设备起吊孔、防爆门孔、窥视孔等可能影响电缆安全的区域。
电缆不应敷设在易积粉尘和易燃场所,除非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与其他设施的距离:
电缆与邻近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应小于2米,交叉间距不应小于1米。
电缆与热表面平行敷设时,距离不应小于500毫米,交叉时不小于200毫米。
信号电缆与接触网地线应保持至少2米的距离,若无法达到,应在2米范围内采用水泥槽并灌注绝缘胶进行防护。
穿越特殊地形的处理:
当电缆需要穿越沟、涵、桥或隧道时,必须采用镀锌钢管或厚度不少于2毫米的槽钢进行防护。
电缆穿越路面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时,应穿套管保护,套管内径为电缆外径的1.5倍。
路径的标识与记录:
电缆路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以便施工和维护。
在电缆路径的关键节点(如转弯处、接头处等)应设置详细的记录,包括电缆型号、规格、长度、敷设日期等信息。
特殊环境下的敷设要求:
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内,不得采用直埋敷设方式,而应选择穿管或电缆沟等敷设方式。
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缆应尽可能远离爆炸释放源,并敷设在爆炸危险较小的场所。若必须敷设,应采取特殊的防爆措施。
三、其他注意事项
电缆的弯曲半径:
电缆在敷设过程中,应满足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以避免电缆受损。
电缆的固定与保护:
电缆在敷设后,应进行固定和保护,以防止电缆松动或受损。
在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如进入建筑物、隧道等,应采取额外的保护措施。
电缆的备用量:
在电缆路径的关键节点(如道口、桥涵两端等),应预留足够的电缆备用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综上而论,电缆标准中对电缆的敷设路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确保电缆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在设计和施工电缆路径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