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电缆的断路和短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断路检测
数字万用表检测法
如果电缆是屏蔽线且屏蔽层没有损坏,则该方法不适用。
步骤:
注意事项:
将具有断点的电缆一端接在220V市电的火线上,另一端悬空。
将数字万用表调至交流2V电压挡。
从电缆的火线接入端开始,一只手紧握黑表笔,另一只手将红表笔沿导线的绝缘皮缓慢滑动。
正常情况下,电缆无断点处的电压值大约为0.445V左右。当红表笔移动到某处时,万用表显示的电压值会骤降为正常电压的1/10(即0.04V左右)。
此时基本可以断定断点处在该位置向前(火线接入端)的大约15厘米处。
感应式电笔检测法
误差最多不超过10厘米。
断点电线周围的电缆不能带有电源。
步骤:
注意事项:
排除断点电缆周围的电缆有电源。
将有断点的电缆接在火线上。
用感应式电笔垂直于电缆缓慢移动。
当感应式电笔的交流信号消失时,即可判断断点在该检测点处。
折线检测法
步骤:
适用情况:此方法适用于较短的电缆。
把有断点的电缆两端分别接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两端,电阻挡位设置在200欧姆。
从电缆的一端开始来回折弯。
如果万用表显示时通时断,那么断点处就在此处。
针刺判别法
该方法会破坏电缆的绝缘层,一般不推荐使用。
步骤:
注意事项:
在断线电缆上分段插入钢针。
依次使用万用表测量钢针到电缆端头的通断状况。
不同处即为断点所在处。
音频探测仪检测法
使用音频探测仪追踪电缆线路,无需剥开外皮即可判别断点位置。
适用情况: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地下电缆的故障点判断。
步骤:
电缆故障测试仪检测法
适用情况:此方法适用于测试各种型号的电缆,可准确测定故障点的精确位置。
二、短路检测
视觉检查法
检查电缆的绝缘层是否有损坏、老化或磨损的迹象。
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或者腐蚀。
步骤:
万用表测量法
步骤:
在断电状态下,使用万用表测量电缆各相之间和相对地的电阻值。
正常情况下,电阻值应为高值(几千欧姆以上)。如果测得电阻值很低,则可能存在短路。
红外热成像仪检测法
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扫描电缆及接点。
识别出过热区域,处于高温状态的部位可能是短路的源头。
步骤:
测声法
适用情况:此方法对于高压电缆芯线对绝缘层闪络放电较为有效。
步骤:
使用直流耐压试验机对电缆进行加压测试。
当电容器充电到一定电压值时,球间隙对电缆故障芯线放电,在故障处电缆芯线对绝缘层放电产生“滋滋”的火花放电声。
借助耳聋助听器或医用听诊器等音频放大设备,沿电缆走向慢慢移动拾音器,当听到放电声最大时,该处即为故障点。
电桥法
该方法对于电缆芯线间直接短路或短路点接触电阻小于1欧姆的故障,判断误差一般不大于3米。
对于故障点接触电阻大于1欧姆的故障,可采用加高电压烧穿的方法使电阻降至1欧姆以下,再按此方法测量。
步骤:
注意事项:
使用双臂电桥测出电缆芯线的直流电阻值。
准确测量电缆的实际长度。
按照电缆长度与电阻的正比例关系,计算出故障点。
电容电流测定法
步骤:
在电缆首端分别测出每相芯线的电容电流(保持施加电压相等)。
在电缆的末端再测量每相芯线的电容电流,以核对完好芯线与断线芯线的电容之比,初步判断出断线距离近似点。
根据电容量计算公式和测得的电容电流值,计算出故障点的具体位置。
零电位法
适用情况:此方法适用于长度较短的电缆芯线对地故障。
步骤:
在电缆故障芯线上接上电池,再在地面上敷设一根与故障电缆长度相等的比较导线。
将微伏表的负极接地,正极接一根较长的软导线,导线另一端在比较导线上滑动。
当微伏表指示为零时的位置即为电缆故障点的位置。
三、综合建议
安全第一:在进行电缆故障检测时,务必确保电路处于断电状态,以防触电事故。
选择合适的工具:根据电缆的类型、长度和故障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测工具和方法。
逐步排查:从电源端开始,逐步向负载端排查,缩小故障范围。
专业处理:对于复杂的电缆故障,建议请专业电工或电气工程师进行处理。
